重庆发布“无废指数” 欧洲杯排名靠前的区县有资金政策支持
欧洲杯下单官方网站7月25日下午,重庆举行全域“无废城市”建设情况新闻发布会,会上正式发布以衡量各区县“无废城市”建设水平差异的“无废指数”。换句话说,重庆继浙江之后在全国第二个建立起“无废指数”指标体系。
一直以来,大气环境质量可以用优良天数和PM2.5来衡量,水环境质量可以用断面水质达标率来衡量,而固体废物由于类别多,其减量化、资源化、无害化一直没有一个综合性的指标来反映欧洲杯。重庆“无废指数”指标体系,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建成。
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固体废物与化学品处处长吕俊强介绍,“无废指数”是重庆市一直在努力探索的固体废物领域综合性的指标体系,能够以数据形式直观展示固体废物管理成效,综合表征各区县“无废城市”建设水平差异。
范围上来看,“无废指数”测算发布范围为重庆市全域,包括38个区县(自治县)和两江新区、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、万州经开区。通过横向比对建设成效,激励各区县开展赛马比拼。
上游新闻记者了解到,重庆“无废指数”指标体系重点聚焦“无废城市”建设中工业、农业、建筑、生活、塑料治理、节能降碳、群众获得感等领域,在固体废物源头减量、资源化利用、无害化处置关键环节,筛选出7大类15项指标。
吕俊强说,这些指标相对比较科学地反映各大领域固体废物“三化”水平,能够相对准确及时地提供年度、半年或者季度数据。同时,这些指标的设置是可以根据建设情况进行优化调整。
重庆“无废指数”满分为100分,采用4档量化评价方法,每个指标划分为Ⅰ档、Ⅱ档、Ⅲ档、Ⅳ档。今后将根据评分细则,对参与测算区县的各项指标分别确定档次、分档计分,再将各指标分数相加得到总分,按照总分进行排名并分级。对于排名靠前的区县,将在资金、政策等方面优先给予支持。
7月25日下午,重庆全域“无废城市”建设情况新闻发布会现场,座席上的一只浅色纸制的小水杯勾起了一众记者的兴趣。
当发布会进行到一半的时候,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、副局长向霆现场晒出了这款小水杯。水杯由忠县一家企业以竹纤维制成,颜色呈浅绿竹子本色,在生产过程中不添加化学材料,使用后能自然分解并被土壤吸收,也可回收碎解后用作肥料等,实现绿色生态循环。
经测算,与常规一次性塑料水杯相比,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7.5克。按照全国一年一次性塑料水杯消耗量200亿只计算,如果全量替换,预计可减少废塑料产生10万吨,减排二氧化碳15万吨,相当于增加15万亩的森林种植面积。
小水杯“以竹代塑”实现减塑降污,是重庆探索“无废城市”建设成效的缩影。重庆全域“无废城市”建设驶入“快车道”,不少成效已显现出来。
向霆现场介绍了重庆提升三大重点领域防治能力的情况,其中多项指标优于全国平均水平,有的还领先。
工业领域方面,全市一般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76.77%,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强度下降至0.33吨/万元,危险废物利用处置率达到91.1%。从这三项指标来看,要大幅优于全国平均水平。
生活领域方面,全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实现100%,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保持100%,资源化利用率达到86%欧洲杯,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水平领先。
农业领域方面,全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1.44%,高于全国平均水平;2023年共回收废弃农膜1.3万吨,回收率达到94.1%,田间地头“白色污染”进一步减少。
据统计,全市已建成2500多个“无废城市细胞”欧洲杯,覆盖衣食住行各领域,如“无废学校”“无废医院”“无废旅游休闲区”“无废酒店”等。
值得注意的是,在合力唱好新时代西部“双城记”上,川渝25个部门联合制定“无废城市细胞”评估细则,率先在全国开展川渝“无废城市”跨省域共建。两地甚至建立全国首个新污染物环境风险省级联防联控机制,并探索在高竹新区开展固体废物跨省转移简化审批试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