节能低碳之风悄然浸润 ——石家庄市民绿色生活的多种“打开方式”欧洲杯
欧洲杯6月18日中午,记者在中山西路一家连锁餐饮店注意到,环保纸杯、无吸管杯盖和环保纸袋已成为该店为消费者打包的标配。当记者提出配根吸管时,店员递上了一根可降解吸管。
“刚开始使用可降解吸管等环保餐具时,有些不适应。但随着绿色生活意识的逐渐普及,我认为这是一种值得提倡的用餐方式。”市民方晓杰说,如今在外卖平台上点餐,系统会推荐选择“无需餐具”,通常他在家就餐时,都会选择该选项,避免资源浪费。
这是石家庄市民自觉践行绿色生活的实际行动,他们积极探索绿色生活的多种“打开方式”,让生活更加节能、低碳、可持续。
厨房是“耗水重地”,但高立迎有自己的节水小窍门。“用淘米水、煮面水洗碗筷,不仅可以节约用水,还能减少洗涤剂污染;对于有油污的碗碟,我都是先用厨房纸或厨房湿巾擦拭再用水冲洗,这样比直接流水冲洗省水。”
吃过午饭,高立迎准备给自己的爱车“洗澡”。洗车前她先对车身脏污严重的位置,做有针对性的处理,随后拿出水桶和海绵抹布,依次从车顶往下擦,最后再用一块干毛巾擦了一遍车身,车子焕然一新。平时高立迎还会用空调冷凝水、清洁的洗衣水来冲洗车。“如今绿色生活是一种时尚,节约用水自然也包含其中。我们在生活中就从节约每一滴水、用好每一滴水开始吧。”高立迎说。
高立迎所在的小区是我市一座节水型居民小区。小区建设之初就已规划设计好了中水管道和中水处理站,每栋居民楼前还有雨水收纳井。厨房用水和雨水经过处理站处理后不仅能为小区内的绿植浇水“解渴”,还能满足小区日常的保洁用水。目前这样的节水型居民小区全市覆盖率达21%以上。
在石家庄,一些老旧小区的硬件设施虽不如新建小区,但居民的节水意识也很强,大家想出了不少实用妙招,让节水成为生活常态,绿色生活理念在石家庄广泛践行。
每天早晨,裕华区嘉实蓝岸小区居民张莹总会准时下楼,来到小区生活垃圾分类环保驿站,将已经分类好的生活垃圾正确投放至不同的投放口。
“以前丢垃圾时不讲究分类,剩菜剩饭和其他垃圾混在一起投放,现在了解了生活垃圾分类的重要性,也学会了怎样分,习惯成自然,其实也不是很难的事。”张莹告诉记者。
家住新华区祥荣苑小区的居民李春英每天都会将厨余垃圾打包好,投入楼下的垃圾箱里,平时还将废纸箱欧洲杯、塑料瓶、纸盒等可回收物收集起来,将废电池等投进有害垃圾桶。她说,生活垃圾分类并不难,关键是要坚持为之,养成良好的习惯。
桥西区荣盛城小区的李昱佳小朋友,虽然只有7岁,却是生活垃圾分类的小能手。自从在学校学习了生活垃圾分类知识后,他每天都会监督家人正确进行生活垃圾分类。现在,小区生活垃圾露天投放点改造提升为生活垃圾分类环保驿站,垃圾分类的宣传栏、指引牌随处可见欧洲杯。
“以前小区里没有这么干净,现在草绿花红路面干净整洁,坐在树下聊天,日子过得可舒心了。”家住高新区石门福地小区的王阿姨指着小区内的生活垃圾投放点说。
目前,我市已有83个街道(乡镇)、774个社区、5005个居民小区、2421家公共机构,共约528万人参与生活垃圾分类。一种全新的生活理念正悄然改变着市民的生活习惯,逐渐成为市民绿色生活新风尚。
家里闲置的旧衣服,平日积攒下的废纸板、快递盒、塑料瓶,你会怎么处理?如今,石家庄市民有了许多新选择。
整理好刚拆完的快递纸盒,再带上小孙女闲置的塑料玩具,6月18日下午,在长安区福华家园小区,60岁的居民韩江存来到“爱分类·爱回收”垃圾智能回收机旁。
手机微信扫码之后,回收机仓门自动开启,投入可回收物,智能系统自动称出重量,同时积分发放到他的账户。“整个过程比较简单,不到一分钟就完成了,方便又环保!”韩江存说。
目前,这样的智能回收机全市有850台,覆盖350个居民小区,市日均回收量达55吨。居民家里的纸壳、塑料瓶等可回收物均可在该智能回收机进行投放。
前不久,“90后”女孩儿吴姗姗搬家时整理出了一些不常穿的衣服。在处理旧衣服时,吴姗姗没有直接丢弃,而是放在某二手商品平台进行交易。
将衣物的信息上传,和买家线上协商交易细节,快递上门取走卖出物品……足不出户,一次二手交易在指尖轻松完成。“一周左右时间就把衣服卖完了。二手交易让闲置物品能够流通给需要的人,还为可持续发展出了一份力。”吴姗姗说。
从家电、家具等生活大件,到衣物、书籍等日常小件,二手交易品类日渐丰富,越来越多的闲置物品实现了“旧物成资源,浪费变消费”。
去户外骑行、“无痕”露营,吃饭点小份菜欧洲杯,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……如今,越来越多的市民推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。绿色生活的种子已在他们心田扎根、萌芽、渐成风景。(记者 王 宠)